Yoga Journey瑜珈旅程

此文章還有以下語言版本:英語

在中醫五行學說中,春季屬性為木,在人體就是肝經,人體的生髮主要是靠肝氣。春季肝氣特別旺,而肝氣則要依賴膽經來排泄,肝膽二經互為表裡,在春天常常有人口苦、耳鳴、頭暈目眩、肩膀痛、偏頭痛症狀,這些都是肝膽經堵塞、疏泄不利的表現。

春天如何養生?

春天是陽長陰消的開始,所以應該養陽。春天主生長,萬物生長,肝氣內應,養生之道在於以養肝為主,原則是:生而勿殺,以使志生。養神志以欣欣向榮。逆之則傷肝,夏為寒變,奉長者少。意思是傷了肝氣,就會降低適應夏天的能力。

為什麼要順應大自然的陰陽氣化養生?

因為四時陰陽消長變化是萬物生、長、化、收、藏的根本,所以《黃帝內經》說聖人要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

春夏為什麼要養陽?
因為春夏是陽長陰消的階段,順應陽長的氣化趨勢養陽,效果就會比其他時候要好,所以春夏要養陽。

秋冬為什麼要養陰?
因為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,順應陰長的氣化趨勢養陰,效果就會比其他時候要好,所以秋冬要養陰。

增加肺、肝功能,促進膽汁分泌,強化血氣

人體的能量來源於食物,如果供應不足,就會使人體的血氣下降到不同程度,從而出現不同的慢性病。人吃進去的食物,有一部分由膽汁分解成人體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質。膽汁是從肝臟中分泌出來的,膽囊則是儲存及控制膽汁分泌的器官。如果感冒長期使用西藥,常服用針對打噴嚏、流鼻水等症狀的藥物,達不到抵禦體內“風寒”的作用。利用西藥將感冒症狀壓下去後,引起感冒的風寒卻留在體內,與肺氣形成對峙局面,形成中醫所說的肺裡的實證。肺裡的實證會克制膽功能的運行,壓制了膽汁的分泌。如果膽汁分泌不足,則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體吸收的蛋白質就不夠,當然也就不能提供人體造血所需的足夠材料。人體的能量和血液總量成正比。當人體出現能量下降時,說明膽汁分泌有問題。要解決“膽”的問題,必須先將肺的問題解決;而肺的問題,必須有足夠的血氣,人體的自我修復系統才能發揮功效。

刺激膽功能,使血氣上升

從中醫的經驗,當臟器功能不佳時,刺激其相關的經絡,可以強化經絡的機能。

“敲膽經”會直接刺激膽汁的分泌,這是治標的方法,沒有立即解決膽或肺的問題,只是直接刺激膽經強迫膽汁分泌,使人體能夠生產足夠的材料,血氣便能逐漸上升。也由於這個原因,在肺和膽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之前,敲膽經就成為每天必要的功課。肺和膽的問題必須等到身體的血氣很高才能完全解決,那需要很多年的時間。

與此同時,春天宜晚臥早起,雖說是晚臥但不能超過子時(23點),因23點到1點的時段是膽經上崗值班,此時膽生長,陽生起來,後面的陽氣就陸續跟上來,慢慢地全身都會生長,所以在23點時一定要睡覺,因為此時養的是剛剛生長起來的陽氣,若此時不休,陽氣沒養住,就會耗散最寶貴的生機。還有就是要堅持午時小睡(中午11點到下午1點),哪怕是閉目小睡一會兒也可,這叫閉目養肝,也有利於養生。

膽非常重要,因為“十一臟腑取決於膽”
所以,養生應從養肝膽開始。

我們先從西醫解剖學的角度直觀地看看“肝膽互為表裡”的緊密關係,肝位於人的腹腔,橫膈之下,右肋之內。膽位於右肋下,是一個梨形的中空囊狀器官,通過筋膜依附在肝的短葉間,膽汁由肝的精血化生,貯藏在膽囊裡,進餐後,在肝氣的疏泄作用下,分泌膽汁,經過脾胃,並註入十二指腸裡,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

智勇雙全看肝膽
中醫稱“肝為血海”,也就是說,肝起著儲藏並調節血液的作用,肝氣只有升發並疏泄得當,血隨氣行,白天,精血及津液才能按照活動量的需要及時濡養身體,人才筋脈通暢,關節靈活。思維敏捷,情緒舒暢,到了夜晚,人處於睡眠狀態,這時,肝血才能進行新陳代謝。

再來看看《黃帝內經》中對肝的描述:“膽者,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”” 。從《黃帝內經》對肝膽的定義可以看出,物質身體的平衡直接影響著人的精神,肝善謀慮,離不開膽的英明決斷,正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說:“膽附於肝”相為表裡,肝氣雖強,非膽不斷,肝膽同濟,勇敢乃成“。一個人若肝膽的氣血充足,不僅精力充沛,做事有條不紊,效率高,而且,處理事情果敢,有魄力,而不會畏首畏尾,或意氣用事。中國古代沒有”憂鬱症“這個病名,只是將“憂鬱症”的一些症狀,比如膽小,多疑,潔癖,善太息(常嘆氣)等歸類為“膽氣虛”。現代憂鬱病的主要原因睡覺太晚,傷了肝膽的陽氣。

在後續的【春季瑜珈練習與養生-下篇】我們將再和大家分享肝膽養生的幾個重點。

全文感謝由Yoga Journey Kenny老師分享,共分上、中、下三篇,將陸續和大家分享,Namaste.

Leave a Reply


*

N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