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學生提問:「老師說調息比體位法來得重要,那我可以跳過體位法只練呼吸嗎?」
首先解釋何謂調息(Pranayama),這個解釋可以回答上述問題。
Prana就是我們常講的氣(chi, qi)。Prana由pra與na組成,pra指的是首要的,na是能量之意。Prana意即宇宙間最初始的能量,也就是生命的力量。嬰兒誕生時,他的第一份食物,就是他吸入的第一口空氣,可見氣所扮演的角色,即首要的食糧。
梵文字pranayama可以譯為「呼吸的科學」。 Pranayama由prana(生命的力量)與ayama(延展、擴大之意)組成。Pranayam調息,指的就是擴展生命能量的藝術,延長氣在體內運行的時間。
根據印度古老的養生科學Ayurveda阿育吠陀,人的壽命在沒有疾病的狀態下可長達120年。平均一個小時,人可以呼吸達900次。人一天約呼吸21,600次,所以我們一生大約呼吸946,080,000次。人的一生等同於946,080,000次的吸吐,所以如何呼吸相當重要。能掌握呼吸的藝術,拉長你的吸吐,就能活久一點。
體位法的練習是為了準備身體,使之進入調息的階段。體位法的鍛鍊可逐漸打開我們身體的肌肉與關節,如此有助於氣的運行,以便進入到人體內的各肌肉、組織與細胞當中。
古籍《哈達瑜伽之光》(Hatha Yoga Pradipika)記載:「氣息(prana)移動,意識(chitta)跟著移動。(Verse 2:2)」、「氣息靜止,意識跟著靜止。(Verse 2:3)」只要身體裡的氣在走,生命就能維持。另一種說法是vayu,即風息。當風息離開身體,就是死亡,所以我們要留住風息。
可是生活在俗世裡的我們,經常因為生活、工作壓力,讓身體內的氣無法暢行。比方說你長時間坐在電腦前,氣到不了你的下半身,所以臀部、骨盆、大腿的部份都呈現緊繃的狀態。所以我們必須透過體位法來伸展身體的各部位,放鬆肌肉、關節。體位法有助打通身體,讓氣暢行其中。所以體位法是不能省略的。每每我們練完一個或一套體位法,回到嬰兒式休息時,你可以清楚感受到氣在全身流竄的感覺,這就是體位法打通體內氣的運行。所以說調息比體位法重要,可是體位法可以讓你的調息更有效。
另外,Prana也可以指Brahma,梵天,是印度教的創造之神,第一位創始的神,也是人們看不見的神。
印度上師Shivananda曾說過一個故事:從前有一條很有智慧的長者魚,大家都當他是爺爺,他會講故事給其他的魚聽,教大家長智慧。有一天,他跟所有求學中的小魚解釋水。他說水代表一切,水就是我們的呼吸,我們的生命。有水才有魚,魚才能優游水中。水無處不在。他教大家要知道感恩,要懂得回饋給水。一條可愛的小魚聽了,開始到處去找水,遍尋不著。他到處問,到處找,但是沒有結果,沒有一條魚可以告訴他水在哪裡。
沮喪疲憊的他回去問長者魚,到底要去哪裡找水呢?到底有沒有水這玩意兒?這是爺爺您的幻想嗎?長者魚說,水是找得到的,可是不容易。你問大家水在哪裡,可是他們說不上來,因為大家都在水裡啊!水就在我們四周包圍著我們,我們的呼吸、食物、吃喝都在水裡。水既然無處不在,我們當然就看不見水啊。
Sivananda說的這個寓言故事提醒人們就像這小魚一樣,是多麼經常遺忘神的存在。水之於魚,就像空氣之於人,小魚在水中卻看不見水,空氣無所不在,可是人也看不到空氣。同樣地,人也看不見神,因為神無處不在,神就在萬事萬物之中。只有少數有智慧的人才能了解或是看到神的存在。
Class: Yin & Pranayama
Teacher: Prathap Black P
Translation: Josephine Lin